以下為個人觀點,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中國棉花網,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否則一切后果由個人承擔!
截至上周五,鄭棉倉單注冊量為4557張,較上一日增加84張,有效預報1540張,較上一日增加47張,至此有效預報注冊數量達到本年度最高值。倉單及預報總量6097張,折合棉花約24萬噸。從其注冊量的變化,我們又能從中發現什么問題呢?
據統計,11月初鄭棉倉單有效預報數量僅為500多張,而半個月不到,其數量已經達到3倍之多。這或因兩個因素造成:一是新棉加工、公檢穩步開展,截止到11月12日,新疆地區皮棉已經累計加工264萬噸,新棉上市增加,企業通過注冊倉單,規避市場風險,減輕資金壓力存在需要。在2019/20年度,11月初至中旬,倉單有效預報前后增加了一倍。由此可知,倉單注冊數量回升大概率事件。而近期鄭棉持續下探,業者避險心態進一步增強,也再次為注冊進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倉單有效預報數量3256張,遠高于今年基數。這里就牽扯另一個重要原因,今年大部分軋花企業新棉成本均較去年高,而且當前期貨價格無法覆蓋新棉成本,對企業形成實質性的“障礙”。
倉單有效預報數量快速上升,注冊量在11月份的增速卻較為緩慢,甚至多次出現負增長,則又折射出市場參與者濃厚的待漲觀望心態。部分業者認為,相比往年,2020年棉花市場遭遇疫情歷史大考驗,其價值仍未得到體現,而生產成本高,則或為后市價格上漲提供了絕佳支撐。加之中美經貿或在明年得到改善,在疫苗面世臨近及中國經濟回升預期中,部分業者高價入場心態優濃,或在一定程度抑制鄭棉注冊倉單數量的回升。
(責編:裴婷 電話:010-589311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