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個人觀點,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中國棉花網,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否則一切后果由個人承擔!
近幾年來,長江流域籽棉報價低于黃河流域。以上周(10月中旬)價格為例,長江流域籽棉收購價在3.15-3.20元/斤,而黃河流域籽棉收購價在3.45-3.50元/斤。雖然只是參考價,但卻說明不同地區的現行棉價不同,而需要說明的是江蘇沿海地區、蘇北地區及安徽沿江地區一直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重點主產區,棉花受自然因素條件影響,纖維長度、強力、色澤及可紡性都堪稱一流??山鼛啄陙?,長江流域籽棉報價為何較低?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
一是棉花生產滑坡,重視程度不高。長江流域曾是除新疆以外的全國棉花生產主產區,而近四五年時間植棉面積因多種因素而連年滑坡,產業結構隨之改變,棉花退出主產品種序列,重視程度下降,進而棉花的種植面積、品種、生產、流通等多由農戶小而散地自由發展。
二是種植品種的混雜,棉花整體品質下降。長江流域大面積連片種棉花的歷史已成昨日,分散型、碎片式、老年化成為近年棉花生產的現狀,所種棉花的色澤、衣分、強力等指標均不如過去,有的棉農追求高產量而忽視內在質量,導致棉花色澤、強度不佳。
三是棉販收購報價低于市場價格。由于植棉區域分散,但分散設點、運輸倉儲等導致收購費用增加,難以形成皮棉及副產品增值優勢,因此近年來棉販下鄉收購后再批量交到棉企。一位棉販計算,若1天只收到1噸籽棉,車輛耗油、磨損外加人工成本,少說也要500-600元,按每斤棉花賺0.20元,一噸棉花才賺400元。這本賬算下來,只有在收購價上做文章才不至于虧本。而報價較低,農戶也是不愿賣的。買賣不同心,造成了如今傳統產棉區棉花市場出現的尷尬局面,不僅為我們找到了長江流域棉價低而不穩的原因,也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健全的產業鏈對于產業上下游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秋海)
(責編:賈小凡 電話:010-5893112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