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花網專訊:近期,下游消費由熱轉涼,企業訂單和利潤均出現一定幅度下降,這對上游棉花消費帶來利空影響,近期棉花期現價格下調與此有很大關系。
據棉花產業人士了解,11月訂單情況不如10月,“雙11”已經過去,圣誕節訂單最遲11月底前發運交貨(現在疫情采購方能不能收貨是問題),內外市場單缺乏持續性。多數紗廠布廠訂單也就排到12中旬前后,但考慮從接單到生產需要15-20天,預計12月下旬以后形勢會進一步轉差。
河南某紡企表示,近期訂單還是保持正常,受到季節性訂單影響有限,但是紗線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下降,盡管棉價下降,但是前期采購價格較高,紡紗利潤仍較10月份出現回調,目前企業采購皮棉成本在14000元/噸,雖然絕對價格不高,但是企業擔心棉價繼續下降影響利潤。
市場專業人士認為,近期市場熱點不斷,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對棉紡產業帶來影響值得關注,根據海關數據統計,今年前兩個月,東盟已經超越歐盟和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東盟自貿區也是繼歐盟、美墨加自貿協定之后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由于中國對東盟紗布原本就是零關稅,因此短期影響有限,但長期來看,受益于自貿區廣闊的消費市場,對中國棉紡業會帶來積極變化。未來市場仍存有諸多風險事件,短期棉紡產業弱勢情況不會改變,在消費難有起色的情況下,棉市將在區間內維持波動。
(中國棉花網記者:李偉 電話:010-5893112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