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花網專訊:據江折、廣東等地棉紗貿易企業反饋,雖然近幾日船貨及保稅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紗報價小幅振蕩回落(FOB或CNF、CIF報價),但因美元指數繼續走弱,人民幣大幅升值(目前無論是離岸人民幣匯率,還是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都創下了2018年6月份以來新高。118個交易日內人民幣上漲超過5500點,漲幅超過8%),棉紗進口實際成本持續上升,印巴紗等競爭力不增反降。
紹興、南通等地織布廠表示,11月上中旬以來外貿訂單有比較明顯的觸頂回落跡象;再加上對歐美各國的疫情封鎖導致貿易、運輸、交流等等被隔斷以及11月份以后美對中國新疆棉花產品是否實施廣泛進口禁令尚不清楚,因此布廠、中間商棉紗庫存普遍偏低,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大幅走強,布廠、服裝企業減少或暫緩保稅、1/2月份船期棉紗的采購。
據了解,目前進口棉紗市場除C26S紗及C60S及以上支數棉紗的詢價、出貨相對活躍外(60S及以上保稅、清關數量非常少,主要是印度紗、越南紗),OE紗、8S-16S巴基斯坦賽絡紡紗成交比較清淡,一些貿易商計劃加大32S及以上中高支棉紗的采購、操作力度。對于RCEP,棉紗貿易商、織布企業普遍認為短期影響不大,因為根據《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目前進口越南、巴基斯坦、印尼、泰國等東盟國家棉紗早已是零關稅,對日韓等RCEP等國家棉紗、坯布、面料、服裝等出口增長的不僅空間比較有限,還要面對越南、印尼等各國的“平等”競爭。
另外,山東、江蘇等地貿易商、織造企業反映,近半個多月來棉花、棉紗等海運價格上漲的速度比較快;再疊加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的利空,進口紗交投氣氛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落。業內分析,造成海運費用的持續上漲的原因除了新冠疫情第二輪、第三輪相繼爆發導致運輸船舶減少、防疫等成本上升外;近期原油期貨大幅反彈、全球通脹壓力不斷釋放也是重要因素。(胡言)
(責編:楊舫 電話:010-58931122-252)